影片資料
Video material
片長 | | | 24 分鐘 |
---|---|---|
年份 | | | 2022 |
顯示 | | | 彩色 |
語言 | | | 中文 / 國語 |
字幕 | | | 中文(繁體) |
影片格式 | | | HD |
影片類型 | | | 紀錄片 |
那卡西就是「流」,拿著吉他、手風琴,隨風飄,隨風流。
尋找那卡西
經濟起飛的年代,那卡西被譽為「台灣的爵士樂」。
有別供奉在廟堂像南北管般的傳統民樂,能夠有系統脈絡的傳承,那卡西屬大眾文化的一環,又與經濟社會環境氛圍密切相關,全盛時期,北投有「不夜城」之稱。北投樂隊領班阿郎說:「來北投,沒叫那卡西,不算來到北投。」無論酒池肉林、真槍實彈的極樂;尋釁鬥毆的黑道火拚(兄弟番);扶老攜幼的家族歡唱(家族番),都少不了那卡西在一間間包廂流轉伴奏,作為時代的見證。
因為卡啦ok的興起,迎來歌飽價廉的「機器」和昂貴人情的「肉聲」的全面戰爭,那卡西敗退凋零,如今只剩零星演出。觀眾也從社會名流、鶯鶯燕燕、黑社會頭人、紅燈男女,變成一張張白髮蒼蒼的臉孔,它的消逝也代表一個時代的結束。
少數僅存的北投阿郎樂團有來自西部海聲的吉他黃明宗(阿郎)和宜蘭山聲的手風琴賴萬來,保有最經典的那卡西組合:手風琴+節奏吉他。曾有那卡西樂師說:「那卡西是一種『人味』、一種互動演出,蘊含許多人跟人之間當下的即興交流,一種不精準的美。是爵士?接近而已。爵士樂表現的是自由的靈魂。那卡西是服務業,是自由的靈魂+酒後的心聲+人客的要求+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。」
片長 | | | 24 分鐘 |
---|---|---|
年份 | | | 2022 |
顯示 | | | 彩色 |
語言 | | | 中文 / 國語 |
字幕 | | | 中文(繁體) |
影片格式 | | | HD |
影片類型 | | | 紀錄片 |
新北烏來人,臺大歷史系畢、歐盟游牧者紀錄片碩士肄。曾任職公視紀錄觀點、CNEX視納華仁、國家人權館創作藝術家、法國布瓦布榭藝術學院駐村導演,關注人與群的精神向度,探索框架外心靈轉譯的可能。作品有《小小》、《What A Beautiful Duck》及白色恐怖議題桌遊《新生》。時任鏡電視藝文中心攝影記者。
舊視界文化藝術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