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片資料
Video material
片長 | | | 24 分鐘 |
---|---|---|
年份 | | | 2023 |
顯示 | | | 彩色 |
語言 | | | 中文 / 國語 |
字幕 | | | 中文(繁體) |
影片格式 | | | HD |
影片類型 | | | 紀錄片 |
人其實可以一直變化地挑戰自己、學習各種新事物,去重新理解自己的渺小。
身而為人的意識 羅晟文
羅晟文,1987年出生的旅歐藝術家。擁有台大電機研究所碩士學位的他,在求學期間,開始思考生而為人類,自己與動物、生態環境的關聯。毅然決然捨棄成為工程師的人生道路,改赴歐學習藝術。
他作品呈現方式包含錄像、攝影、遊戲、聲響、裝置,最為人所熟知的作品,是2018年開始的《白熊計畫》,走訪了世界各國的動物園,用攝影和錄像,反思圈養/展演動物的處境。其他像是《萬花筒》(Kaleidoscope, 2011)、《純種人》(Pedigree Human, 2013)、《Fallout》(塵爆,2018)等,在在彰顯藝術家對環境生物的深沉省思。
片長 | | | 24 分鐘 |
---|---|---|
年份 | | | 2023 |
顯示 | | | 彩色 |
語言 | | | 中文 / 國語 |
字幕 | | | 中文(繁體) |
影片格式 | | | HD |
影片類型 | | | 紀錄片 |
做過影展、當過漫畫編輯、寫過名人回憶錄,現於鏡電視台「文藝賦格」節目擔任企劃和編導,作品入圍2022年、2023年卓越新聞獎藝術文化類。喜歡聆聽與記錄人的生命故事,也對不同形式的非虛構創作感興趣。
台灣台北人,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。曾任三立電視台專題攝影記者及北京特派記者、遠見天下文化影音編導、壹傳媒影音編導。長期關注紀錄片,現任職鏡新聞藝文節目部攝影記者。
鏡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於2020年成立,深知媒體不僅只是營利事業,更背負重大之社會責任,承受社會的要求與期待。新聞媒體不僅為滿足收視聽眾知的渴望,同時促進資訊充分流通,並因此達成公共監督,提升對話功能及強化制衡政府施政、維持多元社會正常發展,是現代民主國家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。 鏡電視新聞台深知新聞之獨立、專業、自主的重要性,應讓新聞媒體回歸新聞媒體之本質,避免新聞媒體不當干預輿論,或淪為私人工具等。也只有新聞媒體能堅持獨立、專業、自主,才能善盡身為媒體公器的社會責任,進而延伸至節目製播尊重多元文化與維護人性尊嚴。 因此,鏡電視新聞台確定經營理念包括:企業永續經營更重於獲利、新聞不帶私益或個人目的、嚴格的自律與製播準則、重視人才培育與專業、重視社會對話與收視聽眾申訴、重視法遵並落實營運計畫,以善盡媒體之社會責任。 除了以上經營理念外,鏡電視新聞台的節目製播內容,也將發揚頻道內容六大特色:多元、專業、深度、國際、藝文、弱勢,我們希望能夠製播多元的節目內容,兼顧自律內控品質,同時也有弱勢關懷議題,落實尊重多元文化、維護人性尊嚴。除了各節新聞製播,鏡電視新聞台並規劃各類議題節目,包括:國際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