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片資料
Video material
片長 | | | 24 分鐘 |
---|---|---|
年份 | | | 2023 |
顯示 | | | 彩色 |
語言 | | | 中文 / 國語 |
字幕 | | | 中文(繁體) |
影片格式 | | | HD |
影片類型 | | | 紀錄片 |
藝術和生活,其實是結合在一起的。
以我之眼 黃心健
視覺藝術家黃心健四歲時眼角膜受傷,失去了右眼的視力,直到十四歲接受捐贈角膜,恢復了雙眼視力,他才第一次看到有景深的立體世界。即便恢復視力,能看見立體世界對黃心健而言仍是一種奢侈的享受。
有個美術老師母親的黃心健從小就看著母親一邊在廚房煮菜,一邊到客廳教學生素描。對他來說,藝術和生活是結合在一起的。而升高中時得到的一台電腦,讓他第一次接觸到程式的世界,並驚艷於科技也可以創造出藝術來。機械系畢業後赴美留學,黃心健著迷於電腦科技,也因生活在異地,開始能從另一種角度思考自己的文化。
回國後黃心健創了自己的工作室,並開始著手於創作VR、AR等科技藝術創作。他將對父親的記憶藏在作品《失身記》中,用科技語彙書寫自身的情感。
科技與藝術的跨領域結合同時代表著團隊創作的模式。我們跟著黃心健走訪他的作品現場,看他如何用科技,帶給觀眾對未來的科幻想像。
片長 | | | 24 分鐘 |
---|---|---|
年份 | | | 2023 |
顯示 | | | 彩色 |
語言 | | | 中文 / 國語 |
字幕 | | | 中文(繁體) |
影片格式 | | | HD |
影片類型 | | | 紀錄片 |
曾於中天、八大、三立擔任攝影記者,得獎於106年度消費者權益報導獎 電視媒體類平日報導獎、中華文化總會 花蓮影像特展優勝,入圍第三十三屆吳舜文新聞獎、2019年卓越新聞獎、2022年、2023年卓越新聞獎藝術文化類,致力推廣深度文化影音內容。現為鏡新聞藝文節目部編導。
鏡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於2020年成立,深知媒體不僅只是營利事業,更背負重大之社會責任,承受社會的要求與期待。新聞媒體不僅為滿足收視聽眾知的渴望,同時促進資訊充分流通,並因此達成公共監督,提升對話功能及強化制衡政府施政、維持多元社會正常發展,是現代民主國家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。 鏡電視新聞台深知新聞之獨立、專業、自主的重要性,應讓新聞媒體回歸新聞媒體之本質,避免新聞媒體不當干預輿論,或淪為私人工具等。也只有新聞媒體能堅持獨立、專業、自主,才能善盡身為媒體公器的社會責任,進而延伸至節目製播尊重多元文化與維護人性尊嚴。 因此,鏡電視新聞台確定經營理念包括:企業永續經營更重於獲利、新聞不帶私益或個人目的、嚴格的自律與製播準則、重視人才培育與專業、重視社會對話與收視聽眾申訴、重視法遵並落實營運計畫,以善盡媒體之社會責任。 除了以上經營理念外,鏡電視新聞台的節目製播內容,也將發揚頻道內容六大特色:多元、專業、深度、國際、藝文、弱勢,我們希望能夠製播多元的節目內容,兼顧自律內控品質,同時也有弱勢關懷議題,落實尊重多元文化、維護人性尊嚴。除了各節新聞製播,鏡電視新聞台並規劃各類議題節目,包括:國際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