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藝術家前往東京與巴黎始自日本殖民時代,二戰後大都前往紐約,其中決大部份都是畫家,極為少數人從事行為藝術。楊金池的行為藝術不僅以肢體來傳達藝術性的觀念,還注入全球性的...
More本片記錄台灣文學中歷經日治時期到戰後,台灣「跨語世代」多位重要作家的身影。其中堅持以日文創作的黃靈芝,不只特別在俳句上成就最高,也創設台北俳句會推廣交流達四十年之久。此...
More正值創作旺盛期的許淑真,不幸於2013年癌症仙往。在短短十四年的創作中,她不斷地跨越界限,從多重自我交疊的「自畫像」,一路到獲得第八屆台新藝術獎的「植物新樂園:從菜園中...
More賴純純出身於第一波裝置藝術大規模形成與美術館建館風潮的80年代。個性直率開朗,帥氣時髦,十足熱情快樂的表現,也時常容易感染旁人。30多年的藝術創作生涯中,展現旺盛的生命...
More八○年代末期台灣解嚴,相關民生與政治之公平制度未能快速轉型,社會持續動盪不安,許多當代藝術家開步美術館,公然挑戰白色恐怖期間的政治禁忌,或借力公共場地,製作大型裝置藝術...
More2015年,中正大學心理師林盈慧被校方無預警解雇,雙方打了四年的官司後,林盈慧在2019年回到學校,然而經過司法的來回攻防後,勞資間的信任關係是否能回到從前?校方使用懲...
More中國西部伊斯蘭教地區,數十萬穆斯林以在內地經營拉麵店謀生,這也是14歲的馬翔輟學後唯一的選擇。對這個男孩來說,幸福就是記憶裡和母親在一起的時光碎片,當他試圖找回缺失的片...
More「海牛」是被訓練能下海耕蚵田的黃牛,全世界只剩台灣彰化芳苑,仍保有這種傳統的採蚵方式。與新北市金山的蹦火同列被漁業署認定,需積極關注的一種即將消失的漁村活動。如今海牛只...
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