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藝術家前往東京與巴黎始自日本殖民時代,二戰後大都前往紐約,其中決大部份都是畫家,極為少數人從事行為藝術。楊金池的行為藝術不僅以肢體來傳達藝術性的觀念,還注入全球性的...
More正值創作旺盛期的許淑真,不幸於2013年癌症仙往。在短短十四年的創作中,她不斷地跨越界限,從多重自我交疊的「自畫像」,一路到獲得第八屆台新藝術獎的「植物新樂園:從菜園中...
More賴純純出身於第一波裝置藝術大規模形成與美術館建館風潮的80年代。個性直率開朗,帥氣時髦,十足熱情快樂的表現,也時常容易感染旁人。30多年的藝術創作生涯中,展現旺盛的生命...
More八○年代末期台灣解嚴,相關民生與政治之公平制度未能快速轉型,社會持續動盪不安,許多當代藝術家開步美術館,公然挑戰白色恐怖期間的政治禁忌,或借力公共場地,製作大型裝置藝術...
More從一個家族多年來的誤認,到兩本日治時期老相簿的出現,原本以為只是遙不可及的傳說故事,突然變成了觸手可及的各式資料。非相關領域出身的吳坤霖,發現了相簿中的秘密後,便開始一...
More2015年,大目降文化園區隨著日式宿舍群整建完成而開幕,然而,這樣的文化園區的文化在哪裡? 在新化地方創生團隊與新化高中師生的協力下,我們透過學生的畫作,看到它曾經的...
More線西鄉位於彰化縣邊陲地帶,西濱臺灣海峽,因經常海水倒灌務農不易,黃呈豐師傅的家族,才去學習牛皮製鼓,以求溫飽,當時年輕叛逆的黃呈豐,不能理解父親的堅持,直到父親中風後,...
More民國三、四十年代,台灣廟會布袋戲文化盛行,野台戲棚下小販穿梭兜售布袋戲偶,當時社會物資貧困,精緻的木雕戲偶就像是奢侈品,在人人想要一尊布袋戲偶的商機下,商人們運用木屑、...
More